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宁德站长网 (https://www.059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又一科学家回归学术界,AI产业发展骤冷?

发布时间:2022-03-01 11:01:13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原副总裁兼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已正式加盟复旦大学,任复旦-浩清特聘教授及复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 公开资料显示,漆远在2005年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博士学位之后,加入MIT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博士后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原副总裁兼首席数据科学家漆远已正式加盟复旦大学,任“复旦-浩清”特聘教授及复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院长。
 
  公开资料显示,漆远在2005年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博士学位之后,加入MIT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他于2007年加入普渡大学,并在2013年成为普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统计系的终身教授。2014年,漆远回国担任阿里巴巴副总裁,2015年加入蚂蚁金服公司,创建并统领蚂蚁金服人工智能团队,担任蚂蚁金服公司首席数据科学家。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正迎来第三波浪潮,其代表性的成果就是深度学习。基于强大的技术资源以及海量的数据,深度学习凭借着其良好的复杂特征提取表达能力,擅长对数据中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建模能力,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AI科学家“逃离”大企业,到底哪出了问题?其实,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从科研和学术的角度来看,有些人工智能研究有学术价值,但未必有市场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实际业务上才行,而就目前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来看,该技术的发展或许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即人工智能落地难的窘境。一方面,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企业面临着科研投入和商业产出之间的压力;另一方面,AI科学家没有在企业中体现出应有的商业价值,种种因素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职业方向,重返高校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二是从国外聘请的AI科学家由于身处海外,长时间与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环境和市场脱节,导致许多人工智能产品无法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指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人才储备不足且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预计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内有效人才缺口达30万。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学科和专业正在加快推进。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2020年,全国范围内获得人工智能专业首批建设资格的共有180所;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215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188所高校设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不过,因为之前有些高校没有人工智能专业,该学科的教师普遍缺少完整教授人工智能课程的能力,以及没有相关企业的任职经历,以至于经常被诟病与企业需求脱节。而AI科学家重返学术界不仅填补了师资上的缺口,而且他们凭着在企业的工作背景和自身的技术实力,培养出的学生将更加适合于企业的发展需求,这也可以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写在最后:由此可见,这些重返学术界的AI科学家无疑为高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人才输送的通道,同时这也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编辑:宁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