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宁德站长网 (https://www.059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进入工作轨道!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已准备就绪

发布时间:2023-08-26 13:36:4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   最近一次变轨后,世界上首个运行在高度轨道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已经成功地进入了它所承担的工作轨道,与此同时,该卫星的SAR天线也得以成功展开。,完成了卫星
  最近一次变轨后,世界上首个运行在高度轨道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已经成功地进入了它所承担的工作轨道,与此同时,该卫星的SAR天线也得以成功展开。,完成了卫星入轨初期飞控试验主要工作,卫星工况正常,状态良好,后续将继续开展在轨测试等工作。
 
  陆地探测四号01星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于2023年8月1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为什么要研制“减灾卫士”?
 
  人民至上,使命如山。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陆地探测四号01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遥感科研卫星,可服务防灾减灾及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7个行业应用需求,是我国目前行业用户最多的遥感卫星。
 
  这位“减灾卫士”不仅成功摘得世界上首颗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的桂冠,其配备的像“伞”一样的环形天线,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向地面发射微波信号来感知地球信息。
 
  届时,陆地探测四号01星将凭借快速机动、高精度微波成像的特点,全身心致力于防灾减灾工作。未来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天气灾害监测体系,丰富我国重点区域观测手段,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
 
  灾害信息获取是世界各国防灾减灾的重要前提,而利用天基遥感手段进行观测则是绝佳方案。对于我国来说,由于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因此防灾减灾工作十分重要。
 
  在综合考虑灾害观测需求与现有观测体系的差距后,研制团队认为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既能凭借高轨道带来的高重访、超大幅宽、强机动优势填补低轨SAR卫星的不足,又能凭借SAR卫星全天时、全天候特点满足灾害观测随叫随到的要求,因此能完美回应国家需求。
 
  什么是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陆地探测四号01星是一颗可以在太空中对地球进行观测的卫星,但观测用的载荷设备不是相机,而是合成孔径雷达。
 
  这种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其他光学遥感卫星的相机不同,通过对地球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从地球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对其进行解析,从而获取具有大量信息的雷达图像。
 
  我国陆地探测四号01星搭载的新型合成孔径雷达载荷具有令人惊叹的高分辨率、宽视角覆盖、多成像模式、令人印象深刻的轻量化等优点。
 
  “正是由于采用了合成孔径雷达来成像,卫星不需要借助光线就可以成像,并且能够穿透云层观测云层之下的世界,因此陆地探测四号01星可以不受气候限制、不受光照限制,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非常适用于防灾减灾等应用场景。”五院陆地探测四号01星总体研制人员张庆君说。
 
  除了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这颗卫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运行的轨道特别高,距离地球近四万公里。
 
  飞得越高,看得也就越远。陆地探测四号01星运行在距离地球近四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就像在天上重复画着一个“8”字,可以对固定的一大片区域进行相对持续的观测,观测重访周期短、成像幅宽大。
 
  与低轨卫星、光学卫星相比,陆地探测四号01星将高轨观测重访周期短、成像幅宽大的优势与微波观测不受气候限制(全天候)、不受光照限制(全天时)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提高灾害异常变化信息的识别精度和效率,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为了让卫星更好服务于防灾减灾工作,我们充分利用高轨和微波两个特点,紧扣灾害发生特点和观测需求,为卫星精心设计了4种应用模式,为防灾减灾提供更精准专业的服务。”张庆君介绍。据介绍,高轨卫星通常采用地面接收站进行遥测,而微波卫星通常采用地面发射站进行遥测。

(编辑:宁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