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宁德站长网 (https://www.059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光源资本:电影产业工业化下的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16-11-25 04:11:24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网易科技
导读:副标题#e# 从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创下新高、频现国产电影票房奇迹,到2016年电影产业增长放缓、众多项目投入巨资而票房惨淡,中国电影产业似乎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拐点。目前,业内人士提得最多的概念之一是“电影工业化”。何为电影工业化?电影产业如何实现工

代表案例:在我们拜访过的公司中,韩寒的亭东影业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内容端,韩寒拥有大批受80后90后人群欢迎的文学作品储备,而在制作端,亭东影业拥有IP精细化运营的经验,曾成功打造过如《后会无期》这样叫好又卖座的作品,在新晋制作公司中取得了一定领先地位。

(二)中国艺人价格存在泡沫,看好中国演员经纪公司向日韩生产线化造星模式演进,以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控制风险

我国电影制作成本中最大的一块来自于艺人的聘请费用,在某些电影中占到整部电影制作成本的一半左右,而在美、日、韩等电影、造星体系较成熟的国家,此项占比大约为20%-30%,因此,能为这个领域带来效率提升的公司将很有价值。在2015年福布斯排行榜艺人TOP35榜单中,中国一线演员与二线演员的收入倍数相差不大(我国榜单中第1名范冰冰是第40名陆毅收入的4.3倍),而好莱坞艺人的收入倍数却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好莱坞排名第1名的罗伯特唐尼收入是第40名的克里斯.普拉特收入的6.2倍);这说明了我国对二线明星价值给予了较好莱坞更高的估值,而这又与我国新生代艺人匮乏、中低层艺人输送无力相关。

我们认为,如韩国SM、YG这样具备艺人打造能力,同时有较强议价权乃至定价权的艺人经纪公司很可能是解决以上痛点最合适的路径之一:通过标准的选拔机制、全面的培养体系、精准的策划制作、有效的推广营销,使得现象级的艺人成功变得可以进行复制,实现艺人的工业化生产;而另一方面,艺人经纪公司也能在前期判断市场趋势,预测需求变化向大众推出符合当下品味的定制化艺人,从而减少公司的投资风险。

代表案例: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了多家模仿韩国SM、YG等及经济公司的初创企业,有时代峰俊(旗下知名艺人TFboys)、上海丝芭文化传媒(旗下知名艺人SNH48)、白色系文化传媒等。

undefined

(三)电影后期制作公司作为电影制作质量提升关键节点拥有较大价值,通过后期制作前置化与向上游制片方的延伸,后期公司可能突破天花板成为新的制作方玩家

在好莱坞,一部特效电影的后期制作成本最高可占总成本的一半左右,在国内,目前至多达到20%。从整个商业环节上来看,特效占整个后期环节市场的75%以上,其他的环节为合成、背景音乐等。

伴随着我国消费者对内容与观影效果愈来愈高的要求,后期制作市场未来将会保持上扬的趋势,而在这波趋势中很可能诞生出一些优秀的公司。

从特效公司的业务性质来看,国内在特效设备的研发上处于落后地位,市场上主要是提供如渲染、CG制作等服务的特效公司。这类公司的主要壁垒体现在两点:

·自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一般为软件)。如我们走访过的诺华视创、More的工作室,分别在动物毛发或虚拟人物上有各自专精的技术,因此都能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

·通过时间和项目经验积淀下来流程管控体系,这套流程能有效帮助特效公司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两家不同的特效公司在相同经费、设备、与人才的情况下,可能制作出水平差异巨大的特效镜头的核心原因之一。

整个特效行业在需求端非常不标准化,而单人产出有限,因此需要团队在技术与人才上进行高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如果团队不断的加人又会使得协作成本增加,并降低边际效益——两相限制,使得单纯做后期特效的公司天花板可能较低。

但是我们观察发现,中国的特效公司可能会走出与美国好莱坞不同的路径。好莱坞的发展路径更多是由发展成熟的影视制作公司并购特效工作室,从横向上扩充自己的业务规模;而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阶段:目前的大制作商业片体系还未真正建立标准,上游制作人员对特效使用经验缺乏,因此在这个阶段里,有机会出现一家懂故事、懂技术、并有丰富行业资源的特效公司脱颖而出,在纵向上对产业链进行渗透。

代表案例:在走访了多家国内一流视效公司后我们发现,多家公司纷纷设立了影视制作部门并尝试向上游制作环节发展。这些公司正在通过后期特效前置化,间接地积攒影视制作经验(如制作特效Demo,即Previs,来帮助帮助导演、编剧团队在前期构想特效场景,以降低后期制作的成本及重拍的风险)。据了解,目前国内多家一线特效制作公司,如BaseFX、诺华、More等,已经开始尝试开展影视制作业务,并且在明年可能就会有部分作品上映。

undefined

(四)制作端作业形态较为原始,服务于制作端的信息化工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如流程管理软件和底层IT架构,但目前市场尚未成熟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行业中隐藏着的一个矛盾:行业要求、技术在不断提升,然而行业的底层技术依然沿用十几年前的方法。

首先,我们认为互联网云服务是一个较好的切入口。特效技术在过往十年中不断发展,一个精美的镜头所占的存储空间愈来愈大;而对于内容传输这一方面,目前行业流行做法依然为“打飞的”、“拷硬盘”,为工作的开展造成极大的不便。电影行业拥有极强的特殊性,且在云存储、图像传输上却有极强的需求,虽然领域较窄,但这些服务对企业来说是强刚需,如果有公司能够对行业在这细分领域进行专精依然将有一定的空间与价值,且后续可以往泛影视板块扩展,如广告业等,依然会拥有一定想象空间及市场。

其次,行业的流程管理等SaaS服务也可能存在一定价值。这些服务的需求大多来自项目组与资金方。一方面,透明化的项目管理流程及预算规划能够帮助片场工作人员、制片人对项目的进展、市场预期有更好的把控;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投资人在预算、资金走向上有比较好的追踪。好莱坞在流程、片场管理方面已经出现了垄断型的软件服务,如Shotgun,因此我们认为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与演变,这一块也可能会出现一家这样的公司。

对于最近较火的影视大数据概念,我们认为尚需观察。在走访过较多的影视数据服务公司之后,我们发现在电影产业中仍处于信息不透明的阶段,相关数据(如演员薪资、剧组成本、影片市场前景等)大多无法实时更新,滞后于市场,对剧组的指导意义较小,因此使得买家的付费意愿不会太高。

综合来看,国内电影行业的IT基础层薄弱,各环节公司各自为政,数据及信息不公开,难以真正打通各环节,而第三方公司以基础服务为切入口,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产业效率。

(编辑:宁德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